数据显示,截至7月3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暂停充电宝相关企业3C认证证书5296张,撤销343张。截至7月6日,此次深陷舆论漩涡的相关企业,目前已有2家停工停产。
7月6日凌晨,充电宝头部企业之一的罗马仕,发布停工停产通知,给近期充电宝热失控隐患导致的大规模召回事件,又蒙上一层“阴霾”。
目前,罗马仕、安克创新计划召回的充电宝超120万台。国家民航局也已发布通知,禁止旅客携带无3C认证及被召回批次的充电宝,乘坐境内航班。
7月6日,央视《每周质量报告》报道,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召回处一级调研员赵健介绍,(此次充电宝)召回事件的主要原因为:电池在生产过程中,混入了金属异物,经反复充放电使用后,产品存在过热,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。
锂电池内部主要由正极、负极、电解液、隔膜等材料组成,从电池安全角度讲,如果混入金属颗粒,会加大刺穿隔膜而导致短路,甚至引发热失控起火的风险隐患。
电池中国观察到,原材料金属含量超标、设备老化磨损、制造工艺落后等,是混入金属颗粒的主要原因。那些重视锂电池品控和良率的企业,在匀浆、涂布、切叠/卷绕、注液等环节,通常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和监测设备,以及前沿制造工艺,从而把控电芯中金属异物的混入。
而对于罗马仕、安克创新的主要电芯供应商,无锡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黄立飞介绍道,“目前已抽检安普瑞斯(无锡)有限公司多款锂电池,鉴于该企业的电芯产品可能涉及充电宝起火事件,已对其所有产品进行了全面排查,并予以全面抽样检验。目前,检验检测还在进行过程中。”
目前安普瑞斯所有3C认证证书均被暂停或撤销,相关部门已对该企业生产的相关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。
安普瑞斯董事长表示,在原因厘清之前,该公司不会恢复生产。
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表示,检查组按要求对该企业实施不预先通知的“飞行检查”,对关键件进行一致性核查,以检查企业以上使用的材料信息,是否和报备的一致。“在本次检查中发现,其电解液材料不一致的问题。如果企业未按要求进行控制,产品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。”检查组还发现有关键工序,出现参数不符合工厂文件规定的管控要求的现象。
数据显示,目前,充电宝有效的3C认证证书共计5900余张,涉及企业700余家。
3C认证方面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消费品认证处表示,对已获得3C认证的全部充电宝及电芯(锂电池)产品,正在进行为期3个月的“回头看”工作,认证机构对不能持续符合3C认证要求的充电宝、锂电池,将对相应的3C证书作出处置。同时,增加获证前初始工厂检查;并由原来的由企业送样,调整为生产现场抽样。
市场监管方面,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全国充电宝产品投诉举报工作,发现问题将作相应处理及处罚,以保障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。并提高飞行检查比例,增加获证后监督频次和现场抽样检测环节。
新国标方面,6月18日,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公开征集《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制订计划项目的意见,该标准将在测试条件、关键材料安全性、电池/充电宝关键生产工艺上提出更高要求。
在电池中国看来,充电宝召回事件暴露出部分企业产品质量失控问题,以及行业成本内卷,导致偷工减料等问题。充电“爆”事件警示新能源行业,须将安全置于成本之上,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,进一步强化全产业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。
事件回顾:
今年3月20日,由香港航空公司运营、注册号为B-LPC的空客A320飞机在国内航线上发生飞机行李架物品起火的严重事故。随后,法国航空事故调查局网站公布相关调查结果:当时起火是由充电宝热失控引起的,涉事的充电宝是罗马仕品牌,额定容量为20000毫安时。
今年6月,“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”引发广泛关注。
今年6月,罗马仕、安克创新分别宣布召回旗下部分批次充电宝,合计超120万台,监管部门启动相关调查,这也引发充电宝行业“大整顿”的连锁反应。


- 最新评论
- 我的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