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5日,中国商务部会同科技部,调整发布《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》(商务部科技部公告2025年28号,以下简称《目录》)。
根据商务部消息,此次调整共删除3项技术条目,新增1项,修改1项。
其中主要包括,删除中国传统建筑技术1项禁止类技术条目和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等2项限制类技术条目。
新增1项限制类技术条目,即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,包括:新增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、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、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等3条控制要点。
(信息来源:中国商务部网站)
修改1项限制类技术条目,即有色金属冶金技术,包括:新增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、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、金属锂(合金)及锂材制备技术、卤水提锂技术、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等5条控制要点,修改提取金属镓技术控制要点。
关于新增的限制类技术条目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《目录》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,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在敏感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,将相关技术纳入《目录》限制类,有利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促进相关技术的安全、可持续的应用和发展。
同时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》,技术出口是指从中国境内向境外,通过贸易、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。
其中,属于《目录》禁止出口的技术,不得出口。
属于限制出口的技术,实行许可证管理;未经许可,不得出口。
属于自由出口的技术,实行合同登记管理。
发言人还表示,经营主体应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》《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》《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》等规定,履行有关出口许可、合同登记等手续。商务部将进一步优化管理举措,完善出口许可和合同登记程序,提供更多公共服务产品,指导企业做好合规工作。根据科技发展变化形势和管理实践需求,商务部将继续会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对《目录》进行动态调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凭借低成本、高安全等优势,磷酸铁锂电池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动力、储能等领域下游企业的青睐。同时,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超90%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,都是由中国企业所生产的。
因此,此次《目录》修订,新增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出口限制,受到业界高度关注。
结合今年1月公布的《目录》意见征求稿,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中心总经理周波指出其中显著的变化: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要求中,将压密测试条件,从意见征求稿的300MPa,压低到最终稿的220MPa,主要限制的是下一代更高规格的磷酸铁锂制备技术;而前驱体磷酸铁的振实密度条件,从此前的2.1g/cc降低到1.2g/cc,使限制的范围更宽了。
同时,《目录》聚焦磷酸铁锂(压实密度≥2.58g/cc)等前沿技术,而非限制目前市场上已被广泛应用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。此举既可以保护我国高端核心技术工艺优势,也不影响目前市场主流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。
另外,限制出口的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,亦实行许可证管理,企业可以联系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许可。
整体上,此次《目录》修订,技术出口采取的是“限制性”政策,并非完全禁止,短期内对产业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影响相对较小。


- 最新评论
- 我的评论